|
考虑到我写得太长,很少有狼友能坚持看完,这里先总结一下本文的核心论点:
一。无论如何,新入行的技师供给都能对市场发展产生影响,新入行的技师总是越多越好的。
二。健康发展的娱乐市场中涨价对狼友未必是坏事,正常的市场中合理涨价对狼友店家和技师是多赢的局面,但是不健康的市场中则可能导致多输,让市场发展更不健康。
写在前面:色情行业的从业研究已经有很多了,今日偶然发现一本书名为《小姐研究二十年》等有空必定拜读,希望能找到一些有关从业心理的研究结果,给各位狼友写出更准确的分析预测。小狼见识短浅,虽然说是中低高都玩过,但是我在大连市场的见识还是有局限性的,至少800以上的lf没找过,最贵也就是700,高档松骨还没逛全,高深虽然没少去,但是钱包有限,远远没有光头美琳达去的多(话说回来美琳达到底一共多少人来着,感觉我通关进度至少至少也得75%了),肯定有写的不对的地方,需要各位狼友批评指正。
这里重申一下我的其他两个观点:
1.好逼不怕贵,服务好外貌好的技师贵一点是合理的,只要配得上定价。
2.供给,管理,消费:想让一个城市的市场毁掉一个方面就够了,但是养出一个非常健康的市场则三个都需要,巅峰的东莞正是三个因素兼具的结果。
一.为什么我认为新入行的能很大影响一个市场
有位狼友评论区提出:管理侧才是决定市场最核心的问题,于是乎继续写写我的一点思考。
首先:管理侧是决定一家店能不能开起来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这店绝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认为管理侧仅仅是决定店能不能开,店能开多大,但是没办法决定有没有人去玩,管理侧只能成为一个市场准入的机制,但对市场的具体塑造,还是包括多个其他方面的。
管理只能决定市场是死还是活,供给和消费才能决定市场发展健不健康。
我们先做一个假设:店面招人的时候都会尽可能地选择硬件条件更好的技师,而且99%从业者的硬件条件会随时间下降,但是软件条件可能会提升。
为什么我认为从业者的供给能对一个地区的市场产生影响呢,按照曼昆先生的经济学理论分析分析,我们假设A地,涌入的新鲜血液很少,那么不难理解,店家招人时能有的选择更少,换句话说,招不到新人了,招人的时候选择少了,经济学一点讲:从业者就业时的竞争不充分了。水平低的从业者很难被行业淘汰或者降低身价,如果一家店面长期招不到新的技师,那么无论价格怎么变化,技师的软硬件条件都是很难越来越好的,短期内可能不明显,但是大家都知道,干这个行业老的是很快的,3~5年后技师的水平下降就会比较明显了,20岁和25岁可能不明显,但是如果一个25,6岁的技师干了5年干到30呢?25,6岁和30岁的胶原蛋白流失可不是化妆就能轻松化妆画出来的,如果不注重自身保养的技师可能干一年就有非常明显的硬件条件下降了,我们设想一个比较极端的情况:如果一个城市,在五年之内完全没有新的从业者进入行业呢?无论其他的因素如何变化,这个市场环境被毁掉是一定的,在需求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技师硬件越来越差,供应能力越来越少,性价比只能越来越低。
那么新的从业者,按照经济学理论会怎样影响一个城市的市场生态呢?
一个事实是:从业者在店家间存在一定流动性(当然,这也是法制社会的体现了,从业者与店家鸡头之间不存在人身依附关系,大家都是为了钱干这个行业的)
另一个事实是:大多数狼友在店里有爱选硬件好服务好口碑好的技师,在玩的时候会选择口碑好的店
只要技师存在流动性,那么店家就一定会招新的技师入行,或者有新的技师应聘:考虑到这个行业不是很好上智联招聘发广告,招新技师的入行主要还是通过主动应聘、姐妹推荐等方式进行的,但店家必然会有一个选择的隐形标准,当新鲜血液多的时候,店家就有挑人的空间,就能挑出一些比现在的技师团队水平更好的技师入行,要知道,不仅店与店,店与楼凤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店内的不同技师之间也存在着竞争的关系,虽然一个更高水平的技师能给整家店吸引更多的狼友,但是必然存在一些狼友因种种原因选择了店内的其他技师(比如我虽然是冲着51的名声探索金泉汇的,但是到现在还不知道51长啥样,那个戴眼镜的经理一告诉我前面四个我就想换个技师找了),而总体来看,有更高水平技师的加入,必然导致同店内软硬件不好的技师收入下降,这是一个正常的市场竞争结果,考虑到我们上述的事实1,在从业者多的地区,店内水平不好的技师才能有合理的退出机制,进而推动整个店水平的上升,而整个店水平的上升必然会带动顾客的消费,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这也就是我说的,从业者人数和市场有着密切关系的理论依据:从业者存在竞争,新下海的会通过“抢客”的方式,挤出旧下海的。而原有的技师可能根据不同城市的市场环境去选择在当地换一个水平低一点的店继续从业,或是去其他城市上班,当然也可能回家上岸。
当然这里可能需要补充一个定义:就是一个城市的市场好不好到底应该通过什么去判断呢?
单纯的店多绝对不算市场好,只有有性价比的店才算真正的市场好,老菜皮店再多也说明不了这个地方的市场有多健康,只有各个层次的店有客观存在,而且都有着相对合理的性价比才算得上这个地方的市场好。
再换一个清晰易懂的说法:管理层可以逼着狼友要去玩只能去他家店玩,但是管理侧不能逼着狼友必须出来玩,那么哪怕只有一家店能在市场上存在,形成了完全垄断的情况,是否有技师入行也能决定这家店的品质怎么样。
二.五:定价策略的思考
这一部分其实是第三部分写完之后补写的,第三部分的思考过程中老觉得有点没说到、不严谨的地方,在这里单独列出来。
我们对于一个店家而言:首先先思考一下店家定价的策略是什么?我认为大部分店家都会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涨价容易降价难,店面在过于火爆或利润不足时很容易涨价,但是除非遭遇严重的生存危机,店面很少降价,只会在特殊活动或宣传时短暂降价。
涨价时往往是理性的,会在顾客量大的时候通过涨价来保证少接客也能获得同等甚至更多的收入,而降价往往是非理性的,及时出现了明显的价格过高时也很少降价来移动供给需求平衡点,因为这是一个“自降档次”的行为,店面有可能会寻找高质量技师来调节价格更高,但是很少会自砸招牌主动承认自己要降低档次了。
2.狼友对价格的认知不可能做到绝对的经济学理性,在物价上涨的大环境下涨价对狼友的心理伤害可能更小,降价可能破坏狼友心中的价格锚定,以后要是再恢复就很难有人再接受了,档次只能越做越低,而缓慢的涨价符合狼友心中什么东西都在涨价的认知。
店面会很谨慎的调整价格和服务内容,不会频繁的调整,在客观有升降价格需求时,可能会通过对服务的修改来避免影响狼友的心理锚定。毕竟每次按摩少10分钟对大多数狼友而言,没有每次价格提升30块钱来的明显。
3.从涨如流,从降如登 一家店涨价会给其他类似的店很大的涨价的激励,一家店的降价很难影响其他店
个人认为这是几个店家调整价格的原则,当然,如果具体到松骨店,店家的价格上当然也包括对技师交代各种加钟的底线,尽量避免一个钟就开口这种对其他同事有影响的行为。
其中我个人认为最核心的的第一条:涨价容易降价难上,这点上所有做买卖的心态都一样,猪肉原本卖10块钱,闹猪瘟涨到了20,可是猪瘟结束后还会变回十块钱吗?大多数都会降到诸如11,12之间的价格,因为在猪瘟期间消费者的价格心理锚定已经变化了,这时即使偷偷稍微提高价格也不会引起过多的不满,同理:猪肉涨价时猪肉的替代品:鸡肉,羊肉,也会跟着涨价,可是猪瘟结束后这些涨价到底是暂时性的还是永久保留的呢?相信各位狼友都有经验。
从这一点出发,第一部分钟关于竞争和市场的影响就更为严谨了,技师团队缺乏新鲜血液退化后,很少有店家会主动降价,一家店招到了优秀的技师把档次抬上来了,哪怕原本的台柱子跑了也很难愿意主动降价降回去。
同时:我个人认为狼友们应该从经济学的角度理性认识涨价这个问题,涨价不一定是坏事,还是用金泉汇举例子:51红牌天天从早到晚连着上钟,需求远大于供给,这时候如果涨价呢?对有些狼友来说涨后的价格已经高过了自己的评价(也就是认为值多少钱),那么就会选择不去,对于认为51就是值这个价的,还会继续选择去,狼友去的时候排队少了,店家和技师挣钱多了(当然,这里涉及一个供需曲线的变化问题,如果涨价合理,那么一定会存在这样一个总剩余更大的价格平衡点的)大家都开心:狼友不用在休息室玩好几个小时等头牌下钟了。
那么为什么我说合理的涨价总体上看对市场是有益的呢?很简单:这也是竞争压力的一个体现,涨价能淘汰一部分水平差的技师,从技师的角度考虑,只有红牌才希望涨价,而跟着混的老菜皮是不希望涨价的,涨价后如果品质不变那么总客流量必然是减少的,总客流量减少,但是排红牌的狼友不会少,少的就是跟着混趁着红牌拍不到的时候选钟挣钱的老菜皮了,如果这种情景真的发生,老菜皮的收入减少,就有更大的压力去设法提高自身评价(更用心的服务,改变自己的外貌条件),或者直接辞职走人到一个有人点的地方去,一个档次的店的涨价,带来的间接影响不仅会通过淘汰退出提高一家店的技师品质,跳槽的老菜皮也能提高更低一个收费层次的店的技师品质,毕竟因为收入不好的跳槽很难跳到档次更高的店。
首先:金泉汇确实是在涨价的,2年内从289涨到了现在的398,涨价幅度高达38%,但考虑到现在大连市场整体都在涨价(泻火足疗从150到220,涨价幅度甚至更大,年轻lf市场涨价也非常吓人),可以认为这家几乎没有涨价,只是跟进市场罢了。
那为什么不涨价呢?去过金泉汇的狼友肯定知道,金泉汇除了红牌品质非常之高外,其大姨也是非常吓人的,我在金泉汇选钟的时候见过很多40+的大姨,而在清泉就少得多了,某种意义上这也实现了一种价格提高—心理锚定提高—品质不够的技师被挤出的过程,价格上去了之后去的狼友肯定更希望能找红牌而不是找大姨,因为红牌才配得上涨后的价格,而大姨涨前的价格都只有红牌上钟时才能偶尔排到人。
那么店家应该定价在什么挡位合适呢?很简单:定价大概在技师的平均服务评价上下浮动,根据具体的店内特色和经营策略具体决定,当定价过高时,会陷入只有红牌干活,其他站着干看着的窘境,也就是定价对低水平技师的挤出效应过于明显(这块我过几天会数学建模详细证明一下,做个小番外篇),最后总收入下降(定价和总收入的关系,可以理解为一个a<0的二次曲线,定价过高收入过了最高点会下降的),因此理性的店家不会无脑的推高价格(但是不理性的店家真不少),狼友们也会根据价格和品质的关系选择自己的消费策略来倒逼店家品质提高或是价格恢复合理状态。这一过程中,论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一篇详述)
上面提到的都是很理想化的情况,现实情况往往非常复杂,尤其是涨价跟风的策略客观存在时,这个挤出的效应在很多店上的效应并不明显,在论点一中提过了,只有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挤出的经济学机制才能正常发挥作用,把涨价后配不上价格的技师挤到价格更低的店中,提高本店的平均技师水平,而没有新鲜血液涌入时,即使是品质已经配不上价格的技师,店家也可能不愿放走,或是因为从业者不够,挤出效应表现的不明显,狼友白白多花钱,这一点在大连市场上已有体现:按通俗眼光看就是价格涨上去了,但是店家招不到配得上这个价格的技师了。
|
|